電子簽名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末。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發展和完善,已經能夠成熟應用。目前,世界500強90%都接受了電子簽名,事實上,我國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成為趨勢,電子簽名也逐步推廣普及。
2005年國家頒布了《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明確了電子簽名法律效力有保障。
2008年,推出ISO 32000: PDF版式文件規范含電子合同簽署。
2010年,推出證書認證系統密碼及其安全技術規范、公鑰密碼基礎設施應用技術體系。
2012年,頒布《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指出,電子合同是通過電子合同訂立系統在線簽署,并由第三方存儲服務商提供存儲服務。同時依托國家權威CA機構提供數字證書,保障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
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訂,新增了電子數據作為證據形式,普通電子數據要成為有效的司法證據,需要遵照嚴格的取證規定,比如第三方存證保全和出證、鑒定鑒定、公證等。
國家在政策層面對電子合同給予了大力支持,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工業化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了電子合同的應用。從市場需求和現狀來看,不難發現電子合同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深入應用。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在線教育、人力資源方面。
根據2019年的權威數據報告,電子合同行業的發展仍然相對緩慢,但上升勢頭相當可觀,市場需求增長明顯,而且自2014年以來,行業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0% ,因此專家預測,電子合同的潛在市場規模至少在100億美元的水平。
目前電子合同應用廣泛,除了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在線教育、人力資源行業,制造業、旅游業、物流業、政府機關等行業也有使用。進入電子合同行業的服務提供商的數量也在增加。作為電子簽名服務商,簽盾提供電子簽約SaaS平臺、混合云私有化部署、開放平臺、UKey電子章等產品,解決紙質簽約過程中帶來的管理難、成本高、潛在風險大等問題,實現了企業數字化辦公,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