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旅游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春節黃金周出行人數就由2019年的4.21億人次下降到1.52億人次。從今年1月份以來,幾乎所有的旅行社被迫停工歇業超半年以上,導致之前簽訂的旅游合同無法正常履行,引發合同糾紛麻煩。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游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游合同糾紛作出規定。《通知》指出,疫情導致旅游合同糾紛增多,各方要協調處理糾紛,兼顧旅游者權益保護與旅游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協商和解、互諒互讓、共擔風險、共渡難關,鼓勵以非訴訟的方式解決問題。
旅游業逐漸恢復,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旅游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同時調整旅游景區限量措施,最大承載量由30%調至50%。

此次三部門聯動處理旅游合同糾紛就是為了盡快恢復旅游業的發展,解決旅游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隨著旅游業逐漸恢復,依然需要做好常態化的防疫工作,保障游客安全出行,如何在新的局面下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成為旅游業內及消費者關注的問題。
有專家表示,此次疫情對旅游業造成嚴重的沖擊,根源在于旅游業還處于傳統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沒有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之后旅游業需要做出改進和提升,充分依托大數據、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實現全網售票,分時段預約,為景區的引流、分流以及游客服務提供便利,通過電子合同簽約方式實現合同在線簽,避免了人員聚集,面對面接觸。同時不斷探索發展智慧旅游、直播帶貨、城市休閑、線上云游等新業態、新玩法。
近年來,面對不斷增長的旅游業需求,傳統運營管理模式顯現出了諸多問題,其中涉及紙質合同簽署環節,常常出現用戶身份難以確認、簽署流程過于繁瑣緩慢、缺少第三方監管見證、合同繁多難以管理、蘿卜章,代簽冒簽引發的糾紛等問題,導致旅游業的用戶體驗差,服務質量一直不能得到提升,后疫情時間,這些問題都急需解決。
簽盾電子合同助推旅游業實現電子化簽約
簽盾電子合同主要針對旅游行業中OTA平臺、旅行社/酒店服務商、金融服務商等應用場景,提供涉及旅游合同、金融產品服務協議、供應商平臺合作協議等的電子簽約解決方案。

使用傳統紙質合同簽約,不但合同審批時間長,而且在各方之間來回寄送的周期也長,成本不低。如果旅行社/服務商等客戶通過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簽署合同,可以實現全程在線簽約,無需面對面,避免人群聚集,有效防疫。而且簽盾電子合同提供實名認證和意愿認證進行在線身份確認,同時提供PC端、APP、H5等方式,隨時隨地就可以簽,秒發秒簽,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簽署效率,提升了各方的用戶體驗,降低了時間、人力、打印、郵寄等多項成本,讓旅行社/服務商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收獲良好的口碑。
簽盾作為電子簽章開發服務商,除了SaaS平臺服務,還提供了開放的API接口,可以將電子簽章功能集成到OTA平臺,如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游平臺,實現游客在線咨詢、在線下單、在線簽署合同以及在線支付的便捷操作,避免了來回跑,不出門就能辦成。
簽盾助推旅游業實現電子化簽約,當然也提供合同簽署安全保障。傳統的紙質合同,無論是在簽署還是寄送過程中都存在潛在風險,而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通過區塊鏈+CA認證+時間戳,對數據進行加密防護,避免篡改,保存整個簽署過程形成證據鏈,并聯合公證處等權威機構提供配套的法律服務,保障簽署雙方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