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司來說,用章安全真的是需要特別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惹來大麻煩。發生合同扯皮事小,一旦涉及到發生金額轉出、尤其數額特別巨大的,不僅直接影響公司發展,甚至倒閉破產也不是沒可能。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10年前發生的一起“蘿卜章”詐騙案么?用一枚小小的“蘿卜章”,就騙取了他人上億元,讓一個在全國開設90多家分公司、曾經業務遍布全國的政府采購社會代理機構,直接遭遇“滑鐵盧”,還導致許多人傾家蕩產,一時間引發了巨大震動。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又該如何加強防范、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呢?接下來,帶大家看看。
基本案情
案犯張州南以政府采購(工程項目)代理業務作為誘餌,先以兩單“真業務”博取了上述代理機構貴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分公司)的信任,并以公司經營權限作為交換條件,騙取了分公司的公章,并刻制了“蘿卜章”,假借分公司名義開設私人銀行賬戶。另一方面,張州南向眾多供應商承諾,他們可以放心投標,但需要交納信用保證金。這樣的擔保“價格不菲”,每家公司需交納300萬元,如果不中標,張州南承諾保證金全部退還。就這樣,受害供應商們的信用保證金一筆筆打向了以分公司名義開設的銀行賬戶,錢一到賬,張州南就將這些錢轉移到其他賬戶。
錢到位之后,卻不見有項目落地,直到受害供應商們覺察出自己好像被騙了才報了案,并將上述代理機構的總公司告上了法庭。
然而,直到東窗事發,上述代理機構的總公司才知道分公司被人刻了“蘿卜章”,連本帶利被騙了1億多元。2020年,經過法院判決,這家代理機構需要賠付受害供應商的錢款,雖然代理機構也是受害者,但其是因為內部管理漏洞而被騙,本身對于這一事件負有責任,其受騙錢款要向張州南討要,但此時的張州南早已逃之夭夭了。
加之疫情的影響因素,這家代理機構既沒了收入,又要把積蓄用來賠款,而且信譽大大受損,代理事業遭遇“滑鐵盧”。經過艱難困苦的掙扎,這家代理機構雖然存活了下來,但淪為了一家只有20余人的小型代理機構,遠遠不能與當初在全國擁有90多家分公司相比。
據知情人透露,當時受騙的代理機構不只有這一家,但其他幾家代理機構早已因為詐騙事件而倒閉了。目前,這家存活下來的代理機構還在為自己爭取權益,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努力地尋找突破口。
如何加強印章管控安全
公章是公司重要的物件,一些規模以上企業,公章數量眾多,就加大了管理的難度,一旦發生紕漏,就容易引發印章風險。
對于實體公章的安全防范而言,除了加強對公章的管理和使用,嚴格規范公章使用流程,很難在根源上杜絕。尤其是公司內部高層,或者跟公司有深入合作、了解公司內部情況的人員,這些人是私刻“蘿卜章”謀取不法利益的高發人群。由于實體印章難以分辨真偽,在用“蘿卜章”進行合同簽署時,對方很難分辨出,一旦意識到有問題,往往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后果。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子印章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規避了這類問題。電子印章在使用時,可以很容易就辨別真偽(時間戳、CA證書等),而不像實體公章那樣難以辨別,有些甚至需要尋求專門的機構去進行專業鑒定,對方往往會嫌麻煩而不去這樣做,就難以發現被使用了“蘿卜章”。如此一來,在對公司簽署的合同文件進行審查時,只需要對電子公章加以判別,就能知道是否有被不法分子利用。
此外,電子公章的使用,還能加速內部簽署合作的流程,縮短合作簽署的周期,給簽約合作雙方提供極大的便利;且由于是電子合同簽署,不需要涉及到郵寄費用,也能大幅縮減簽署成本。
電子簽章已經在各種場合被廣泛的使用,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集團公司、個人,都通過電子印章實現了辦事效率、成本上的效果提升,還能有效規避被他人利用,避免因為“蘿卜章”等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電子印章簽約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第三方平臺哦(如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等),這樣才能保證你簽署的合同與紙質合同具備同等法律效力,讓簽約更加安全有保障。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如果關于電子簽約有更多的問題想要溝通,也歡迎咨詢,我們在電子合同簽約領域有著多年的使用經驗,各種電子簽約問題都能給到相應的建議,希望大家能通過交流一同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