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電子簽名,大家可能還停留在“只是在網上簽個字”的簡單印象里。但事實上,簽字蓋章的背后,以電子簽名和電子合同為核心,向外部發散的產業服務范圍內包括了實名認證、數據存證、法律服務等環節,并鏈接公證處、仲裁委和司法鑒定等權威部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電子簽名生態服務鏈閉環。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電子簽名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的一環,將隨著產業數字化程度的加深而快速滲透。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頒布正式拉開了中國的電子簽名史的序幕。此前,電子簽名在小范圍內略有推行,但服務上的良莠不齊讓電子簽名局限于簽章的基礎服務,十幾年來的市場滲透率也僅僅只有1%左右。
2019年10月份,國內首部《密碼法》正式通過,《密碼法》就是對商用密碼進行“制度松綁”,削減行政許可、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合法合規將是電子簽約的硬性門檻。
現今企業最為關心的是什么?如何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無疑是最為契合的答案,看起來只提供基礎簽名的“電子簽名”,已牢牢抓住互聯網最核心的痛點。
電子簽名解決的還只是合同的電子化簽署,智能合同一次性解決了合同相關的一連串問題,不單是“簽合同不用紙”那么簡單。站在企業用戶的立場上,即便是缺乏法律基礎的用戶也可以輕松設計相對標準的合同樣式,同時在線化和數字化天然降低了文件簽署和保存、查閱的成本。
也就意味著,企業合同的簽署不再需要鏈條冗長的法務審核,合同的鑒定、仲裁、公證等服務也可以在線進行,“降本增效”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電子簽名作為企業服務的應用產品之一,在助力企業數字化、信息化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電子簽名已在金融、房地產、制造業、汽車、人力資源、教育、旅游、醫療、物流、政府機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