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公司”)發文聲明,發現有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公章、虛假股權結構等手段,有意誤導社會公眾與中投公司存在關聯,進行違法操作。
聲明主要提及了3點,其中,明確表明了存在假冒中投公司及其名下子公司、公司工作人員等名義進行詐騙的單位或個人,存在利用私刻印章、偽造簽名及相關法律文件等行為,通過簽訂合同聯系合作、收取款項等商業活動。
蘿卜章,假冒身份事件頻發,究竟為何
“偽造印章”“假冒身份”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屢見不鮮。今年的1月,上市公司翰宇藥業與原董事、總裁袁建成就“6份虛假醫學研發合同”上演了一出羅生門。雙方各執一詞,均對合同簽署意愿做出否認。
去年的9月份,南寧市小重政商務秘書有限公司在申請變更公司名為比亞迪(廣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時,偽造了比亞迪公章和王傳福簽名。此事件一出,引發了不小的熱議。這不是比亞迪第一次遭遇偽造公章的行為,早在2018年,比亞迪就發布了一則《關于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稱,李娟冒用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偽造比亞迪多枚公章,以比亞迪的名義,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類合作。
當然,其中最出圈,甚至上了頭條熱搜的當屬騰訊老干媽事件,2020年6月,騰訊狀告老干媽拖欠千萬元廣告費用,結果查明是3個不法分子偽造了老干媽公司印章,冒充老干媽公司市場經營部經理,與騰訊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導致騰訊遭遇了巨額詐騙。
據相關數據顯示,企業經營風險有70-80%來源于印章管理、文件管理等信息安全防范不到位。因此,蘿卜章、假冒身份事件頻發,且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實體印章管控難,用章主體身份難識別以及實體印章本身就容易被偽造,讓不法分子存在有機可趁。
實體印章存在隱患及風險,該如何解決
通常企業印章包括企業公章、法人章、財務章、合同章、發票章等。印章種類繁多,一般是有專人管理,固定存放。正常的用章流程需要申請、審批、授權。但在用章過程,不可避免會出現管理不規范,導致印章私用、盜用、冒用甚至是直接偽造的風險。
同時實體印章易偽造也是其本身存在的隱患。一旦造假,很難用肉眼直觀的辨別出來,加上簽署主體的身份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難識別的,無法即時驗證印章以及主體身份的真實性,是否為企業員工、是否被授權,導致一些人鋌而走險,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政府政策大力推廣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合同等數字化基礎應用。因此,通過引入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合同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破解“蘿卜章”“假冒身份”困局,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
電子印章實現印章安全管控,規避用章風險
與實體印章相比,電子印章不僅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實現防偽,而且從人為管理轉變為系統/平臺管理,將用印權限、用印審批統一線上管理,使得用印需授權,用印流程有記錄,可追溯,可監管,保障了印章的使用安全,有效避免了“蘿卜章”風險。
簽盾專注于電子簽約應用安全,通過身份認證、區塊鏈、時間戳、加密傳輸、哈希等技術保障電子簽名以及簽約過程的安全合法。
在注冊與身份認證環節,簽盾電子簽名對接國家權威CA機構,利用數字證書、人臉識別技術,通過運營商認證、法人身份證、企業三要素等多重驗證方式,為簽署雙方提供身份認證與核驗服務,確保簽署是本人、真實意愿,有效防抵賴。
在簽署環節,簽盾電子簽名通過人臉識別、短信驗證等意愿認證方式,確保簽署人是本人或基于簽署人真實意愿表達下的授權行為,簽署認可合同內容,使其具備法律效力,并且不可抵賴。
在數據存證環節,簽盾通過與螞蟻金服深度合作,將固化的電子簽約全證據存儲在聯盟區塊鏈中,鏈接司法權威節點見證,同時利用時間戳、加密傳輸、哈希算法等技術,對合同原文、簽名信息進行加密保護,確保一切操作有跡可循,有效防止合同數據被篡改、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