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發展呈現突飛猛進的態勢,各類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層出不窮,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據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總規模預計可達15萬億元。
面對供應鏈金融的熱潮,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市場后續如何進一步規范、創新發展指明方向。
(截圖來源于官網)
其中,在探索提升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方面,明確指出:支持探索使用電子簽章在線簽署合同,進行身份認證核查、遠程視頻簽約驗證。
這是繼2017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首次作為獨立主體寫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意見之后,再一次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體現了國家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視。
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電子合同是“利器”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發展,有專家認為,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深度融合新技術是方向。因此,為了保障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易安全,需要加快建立場景、技術、風險、監管等全方位供應鏈金融網絡。
相比傳統供應鏈金融經營模式,發展數字供應鏈金融網絡為市場提供了更多靈活選擇的空間,但是作為面向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每年上億的商賬往來,頻繁的簽署合同,難免會出現身份認證、交易存證、信用背書、法律糾紛等風險問題。
電子合同作為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應用工具,在控制業務風險,提高審批效率,提升供應鏈金融企業服務滿意度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它有效解決了供應鏈金融上下游企業之間在線身份認證,電子合同/協議線上審批及簽署等問題,規避了身份冒用,數據被篡改等風險,幫助供應鏈金融企業實現業務數字化轉型,構建可信契約環境。
簽盾電子合同賦能供應鏈金融,助力實現數字化升級
簽盾擁有全證據鏈電子簽約平臺,可以為供應鏈金融提供從電子簽章到合同管理,從證據鏈保全到司法出證一套全流程的電子簽約服務,幫助供應鏈業務高效協同,實現數字化升級。
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通過身份證、銀行四要素、人臉識別等多種實名認證方式解決供應鏈金融上下游組織身份難識別的問題,并生成可靠的電子簽名,意愿認證簽署,杜絕身份被冒用的風險,有效防止事后抵賴行為。
平臺提供全程在線簽署功能服務,能夠解決合同線下多方合同簽署繁瑣、效率低、合同管理難等問題,促進供應鏈金融企業實現降本增效,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實現無紙化辦公。
在安全保障方面,平臺采用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會對簽署的合同數據上鏈,并利用哈希值固化,精確記錄時間等信息,防止數據被篡改,確保合同的原始性、完整性。此外,簽盾還與多家司法機構合作,提供在線訴訟、仲裁等司法服務,全方位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