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成熟,國家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建設。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印章頻頻被國家各級機關、單位點名。僅2020年,有關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印章應用,出臺的政策就多達幾十項。
尤其是進入到12月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多部委相繼出臺政策,加快了電子合同應用的普及。
國務院常務會議:落實電子認證和簽名
12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有關工作。會議指出:
要落實電子認證和電子簽名、在線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跨境電子方式信息傳輸等條款。
這是今年以來,國務院第6次在重要會議、文件中提及“電子簽名”、“電子合同”。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放管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合同已經成了互聯網+政務/企業開辦、實現服務“線上辦”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工具。
國家兩部委:鼓勵簽訂電力中長期電子合同
12月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圍繞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提出了十項舉措,其中重點提到:
全面推進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平臺化、電子化運轉。完善各地交易平臺功能和技術手段支撐,鼓勵市場主體利用交易平臺簽訂要素齊全的電子合同,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流轉成本。


今年4月份,國家電網浙江電力物資采購系統上線電子合同簽署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國網浙江電力每年400多億元的采購合同,就不用上千供應商來回奔波了,只要在網上就可以安全、迅速地完成簽署。此次政策的發布是國家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鼓勵電力部門推廣應用電子合同。
北京市:推動電子簽章在多領域的應用
12月3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北京市公安局聯合發布《北京市電子印章推廣應用行動方案(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試行)》。圍繞推廣電子印章應用的目的、技術實現方式、推廣應用場景、實施計劃、保障措施五大部分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提出:
以政務服務領域電子印章應用為突破口,推進電子印章在企業提交可信材料、政府全程在線審批等業務場景中的便捷應用,逐步構建“互聯網+”環境下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
鼓勵政府和企業使用存儲在云端的電子印章(簡稱云章),減少紙質材料和實體印章使用,建立程序更便利、資源更集約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此次《行動方案(試行)》通知的發布,是繼11月2日,北京在全國率先推進實施電子勞動合同后做出的又一具體應用部署。《行動方案(試行)》明確提出,2021年底前,全面推動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電子云章在社會領域應用。
財政部:認可電子合同法律效力
12月7日,為貫徹落實《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方案》有關要求,完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財政部研究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就指出:
在電子交易系統簽訂的電子合同,采購人可以通過電子交易系統備案,電子合同與書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這是繼人社部明確電子勞動合同與書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之后,又一國家部委明文規定電子合同與書面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數字化發展趨勢下,傳統紙質簽約、手寫簽名/蓋章等服務模式弊端凸顯,效率低,成本高,阻礙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而電子簽名/印章、電子合同的出現與應用,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利器”,幫助企業實現了從業務流程審批、流轉到合同簽署再到歸檔管理的無紙化操作,實現高效、便捷、安全、低成本的辦公新方式。
作為專業的電子簽章系統開發服務商,簽盾擁有自研的全證據鏈電子簽約平臺,以及本地化部署、定制化產品服務,可以為企業提供電子印章制作、合同簽署、合同管理、存證服務、司法服務等多場景、安全高效可快速落地的一站式區塊鏈電子簽約服務。
簽盾電子合同平臺采用電子簽名技術,通過實名認證確保了合同簽署雙方真實身份,采用區塊鏈技術,對簽署過程中合同內容數據上鏈,采用可信時間戳技術,能夠精確記錄簽署時間等信息,并利用哈希值技術,加密固化原始電子文件數據,有效防止了數據篡改,確保了電子合同的原始性、客觀性,此外還提供配套的司法服務,提供簽約后取證舉證、在線訴訟、在線仲裁、在線公證、法律支持等,全方位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