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合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子合同怎么簽才有效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問題。相較于紙質合同,電子合同雖然實現了在線遠程簽約,更加的高效便捷,但是其尚未全面普及,司法實踐判例較少,簽署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以及法律規定的電子合同簽署有效判定要求,對于眾多使用者來說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下面就給大家細說一下,電子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首先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數據電文也是書面合同形式的一種。因此,電子合同的簽署形式是受到法律認可的,其次,《電子簽名法》中有規定,擁有可靠電子簽名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可靠電子簽名需滿足真實意愿、真實主體、原文未改、簽名未改的條件。
以上,只是規定了簽署了可靠電子簽名的電子合同是合法有效的,那么在簽署過程又是如何保障的呢?電子合同怎么簽才有效,根據《民法典》的對民事法律行為規定,行為人應該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益。
即電子合同的簽署過程簽署雙方是能夠清楚自己的行為和后果,并且具備獨立表達自己意愿的能力,此外,簽署雙方的身份要是真實的,簽署的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國家利益。
商務部發布《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中也指出,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以及第三方存證服務才能保證其結果的完整性和公正性。電子合同怎么簽才有效,也就是說通過電子合同平臺簽訂的合同能夠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以簽盾電子合同簽約平臺為例,簽盾電子合同平臺的簽署過程分3步,第一步發起合同簽署;第二步發送合同簽署;第三步合同簽署完成。
簽盾為保證電子合同的簽署有效,其在第一步就要求平臺注冊用戶進行實名認證,通過營業執照、法人或委托人的身份證明、人臉識別等方式對簽署人身份進行驗證,確保了身份是真實有效的。在第二步簽署過程,簽盾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簽署的內容數據進行上鏈加密存儲,確保了數據內容不被篡改、偽造等,保證了電子合同簽署的完整性和客觀性。最后在合同簽署完成后,簽盾聯合了公證處等機構進行聯合存證,保證了證據鏈的完整,一旦付諸法律,司法機構能夠認定其證據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