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在紙質勞動合同簽署受到諸多限制的情況下,企業無紙化辦公、簽署電子勞動合同是未來的趨勢。基于此,2020年的3月份, 人社部就發布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定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函》,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和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使用電子勞動合同。
2021年的7月份,人社部再發布《電子勞動合同訂立指引》,明確了電子合同訂立的規則,首先是電子合同等同于紙質合同的法律效力,其次,電子合同簽署需通過第三方的訂立系統,并采用區塊鏈、可信時間戳、哈希值等技術保障電子數據的安全。最后,對于電子勞動合同數據的管理、查閱調取等需要滿足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的數據保護機制。
相較于紙質勞動合同,電子勞動合同在效率、成本、風險管控上都有優勢,主要體現下以下幾點:
簽署更加的高效便捷
紙質勞動合同簽署通常是面簽,應對靈活用工或異地簽署的情況,明顯受限制。電子勞動合同只需用到電子合同簽署平臺,各方進行實名認證,確保身份真實有效,然后用工單位上傳需要簽署的勞動合同,員工通過短信的方式接受,并進入到平臺確認簽署,整個過程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想簽就能簽,非常的方便且高效。
節約企業成本,降低員工管理成本
紙質勞動合同不僅需要打印紙張、用章審批等流程,而且需要倉儲空間以及專人進行管理,非常的麻煩其耗費不少成本。電子勞動合同簽署全程線上進行,無需打印紙張,也無需郵寄,用章事先授權,無需再進行審批申請。而且簽署完成的電子合同存儲在云端,并通過第三方存證機構聯合進行存證。大大節省了企業成本和人員開支。
簽署更加的安全,數據有保障
紙質勞動合同簽署容易出現代簽。冒簽的情況,引發糾紛。而電子合同勞動通過身份認證,識別簽名人的真實身份,并且電子簽名需由本人操作才有效,同時在合同簽署過程中,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技術手段,對電子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確保了電子數據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