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在線辦公、遠程協同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常態,合同簽約線上化等新場景也成為了趨勢。隨著國家出臺政策鼓勵電子合同、電子簽名在人力資源、政務、銀行等行業領域的應用,電子合同逐漸受到市場的歡迎,并且在無紙化辦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05年頒布《電子簽名法》,明確了可靠電子簽名具備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為眾多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法律依據做支撐,隨著電子合同、電子簽名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也讓電子合同簽署有了更全面的司法保障。
根據艾媒咨詢的分析師認為,新冠疫情讓企業數字化進程加快,進一步推動了電子合同、電子簽名行業的發展,預計在2023年,中國的電子簽名市場將接近250億元。
那么,電子合同相比紙質合同有哪些優勢,使得它成為未來的主流簽署方式。
首先在辦公效率上,電子合同通過電子信息網絡進行在線協同辦公,省去了紙質合同簽署打印、審批、郵寄等過程中的等待時間,一份電子合同的簽署時間快至1-3分鐘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其次在管理成本上,電子合同無需消耗紙張、郵寄、占用倉儲空間,一份電子合同簽署的費用大概在2-7元之間,同時印章的管理也采用了電子化,降低了人員管理成本,也讓管理更加的高效便捷。
最后在風險保障上,電子合同通過身份認證、電子簽名、意愿認證等操作確保了簽署雙方的身份是真實有效的,同時在簽署以及存儲過程中,利用區塊鏈、時間戳、哈希值等技術手段,對電子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確保了電子數據不被篡改,保證了電子合同內容的完整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