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矚目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成功舉辦。本屆峰會以“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聚集了全國28個省、市、地區的320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參展。重點展示了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11個方面的百余項數字化最新成果和優秀實踐案例。
“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開啟加速鍵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日益成熟,推動產業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大勢所趨。為此,國家把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納入到發展戰略,并陸續出臺了諸多政策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
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其中,明確了數字經濟是繼農業、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數字經濟要發揮重要作用。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確定了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意義。同時,數字經濟納入官員政績考核體系,標志著數字中國建設按下“加速鍵”,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強推動力。
在政策的推動下,數字中國建設如火如荼。根據此次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數據顯示: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3%,穩居世界第二。
當然,無論是數字中國建設,還是數字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到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的兩大基礎,其一便是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不僅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能力支撐;而且也為數字經濟貢獻持續的動力和資源。
電子簽名作為數字基礎設施 賦能行業數字化升級
電子簽名,通俗來講,是以互聯網為基礎,遵循《電子簽名法》,基于可信密碼技術生成身份標識,以電子數據圖形表現的簽名,通常只用于簽署電子文件,其內容包括電子簽名圖形、簽名信息和信任憑證,與實物印章或手寫簽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作為重要數字基礎設施之一,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中多次提及和重點強調。尤其是在疫情的這幾年,建設數字政府成為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在線辦公、遠程協同成為常態。電子簽名、電子合同應用為政府以及企業在解決紙質合同文件及實物印章簽署痛點方面找到有效解決方案,切實的幫助政府以及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助力數字化升級。
電子簽名具備“電子化、便捷性、安全性”等優勢。主要解決紙質合同文件,實物印章管理難、簽署流程繁瑣、成本高、潛在風險大等問題。在電子政務領域,助力政務服務高頻事項的審批蓋章實現網上辦,跨省通辦,信息互通互認,打破數據孤島。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讓企業的內部辦公以及業務管理的簽、管、存全程在線操作,實現無紙化,打通全程數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電子簽名應用廣泛 簽盾電子簽名保駕護航
在發展數字化經濟、數字中國建設等大背景下,電子簽名應用場景愈加廣泛,已基本覆蓋電子政務、金融、人力資源、醫療、房地產等行業領域。滿足公文簽發、證明證照審批、借貸合同、勞動合同、處方開具、房屋交易合同等各類合同文件的線上簽署需求。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電子簽名行業年度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企業電子簽名主要運用于人力資源(59.8%)、商務合作(56.7%)、金融業務(40.5%)三大場景。隨著電子簽名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應用行業領域還將持續拓寬。
簽盾專注于電子簽約應用安全,提供“身份認證、電子簽約、合同管理、數據存證”數字化基礎應用服務。幫助組織機構在線高效、安全、合規的簽署合同文件,為合同文件簽署管理全過程保駕護航。
簽盾提供電子合同簽約平臺、電子合同簽約管理系統、簽盾寶(ukey電子簽章)、開放平臺集成等產品,讓組織機構的內部辦公和業務管理實現全流程在線簽、管、存服務。不僅無需紙張打印、郵寄、占用物理存儲空間,簡化審批、簽署及管理等繁瑣流程。而且還能與組織機構業務系統集成對接,實現應用互通,方便統一進行數據管理。
為了保障簽約主體身份真實,簽約過程安全。簽盾電子簽名利用數字證書、人臉識別等技術,并通過運營商、身份證、企業三要素等多重驗證方式,確保主體的真實身份及真實意愿。同時還利用區塊鏈、時間戳、加密傳輸、哈希算法等技術,保全電子簽約過程證據鏈,保障合同文件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