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云南省官渡區電子勞動合同服務平臺與云南省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開放數據共享接口成功并上線運行。至此,云南省電子勞動合同與就業失業登記、養老、工傷、失業等網上大廳業務辦理實現了無縫對接目標。此舉標志著云南勞動合同信息進入“無紙化”傳輸軌道,在全國率先開啟了云南省電子勞動合同管理“全程網辦”全新工作模式。
電子勞動合同有三大亮點:
一、采用CA技術安全有保障。官渡區電子勞動合同簽署過程引入國家安全部門認證的第三方CA數字認證,以人臉識別+手簽+時間戳的方式,以實名認證為電子勞動合同的有效前提,在簽署中加入簽約人的意愿認證,滿足了電子勞動合同的合法性要求且具有抗糾紛和網絡安全功能。
二、官渡區電子勞動合同服務平臺系統里推出了“云南省勞動合同書”“云南省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書”“云南省農民工勞動合同書”3個電子勞動合同模板供企業選擇,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了便捷的示范文本、合同簽訂、管理等一體服務,實現了網上高效簽約、簽約數據依法共享、實時查驗,明顯優于紙質勞動合同易偽造、難追溯、真實性難判斷等特點,從根本上解決了合同遺失、保管等難題。
三、企業使用電子勞動合同與傳統紙質勞動合同相比,最大的實惠是成本大幅下降:一是降低了企業運行及員工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在線簽訂,節約時間和傳遞運輸成本,提高合同簽訂效率。二是提高勞動合同檔案管理效率,減少了傳統管理中用人單位勞動合同文檔掃描的過程,方便勞動合同的管理與統計,并可在線完成文檔檢索、調用,隨時隨地查看相關勞動合同檔案的詳細信息。三是降低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的安全風險,整個流程規范、環節完整。四是方便快捷。PC電腦和手機模式并用,企業登錄云南省勞動用工登記備案系統即可進入電子勞動合同界面。
電子勞動合同的應用帶來的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治理的智能化”。
在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很多新業態,提供服務的勞動者很多都身處異地,比如分支機構眾多的大型企業、分布全球的跨國公司等等,都有遠程簽署勞動合同的需求。通過電子勞動合同的運用,不僅可以克服距離的限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優化勞動用工管理模式。
電子勞動合同在法律上也不存在使用障礙。我國電子簽名法規定,民事活動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單證等文書,當事人可以約定使用或者不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當事人約定使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文書,不得僅因為其采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從更高層次來看,電子勞動合同的運用是數字治理的重要體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就此而言,電子勞動合同通過技術和法治的有機融合,有利于提高勞動關系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推進數字社會建設。
電子勞動合同涉及到用人單位及其勞動者、第三方電子勞動合同簽署服務機構等多方利益主體,在應用中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機制也會逐步健全,不斷推動勞動合同數字化,提高勞動關系的數字化治理水平,電子勞動合同一定能夠在促進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規范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