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來說,電子合同屬于新興的簽約方式,因此,不免要問電子合同安全嗎?事實上,我們知道,電子合同作為數字化進程中重要應用工具之一,實現線上簽署合同,有效解決了紙質合同的效率低,管理難等問題,而且國家也在出臺政策鼓勵政務以及企業推行電子合同。
電子合同相關的法律依據
1999年頒布《合同法》規定了,電子合同也是書面合同形式的一種,認可了電子合同的簽署形式,明確了電子合同是有法可依的。
2005年頒布實施《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電子簽名才具有與手寫簽名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而可靠電子簽名需要具備明確簽約主體真實身份;有效防篡改的條件。
2013年頒布《電子合同在線訂立流程規范》指出,通過第三方電子合同訂立系統(電子合同服務商)才能保證電子合同簽署過程中的公平性及結果的有效性。
2017年在《民事訴訟法》指出,證據包括了電子證據,但要成為司法證據需要經過第三方存證、鑒定、公證等。
以上,明確了電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因此,企業簽署的電子合同是有效,在簽署過程中,通過實名認證、有效的電子簽名、區塊鏈技術、時間戳技術等服務和手段來保障電子合同的安全。
實名認證過程,企業需要提交企業營業執照、法人或委托人身份證明、人臉識別等信息,經由公安部、工商局進行信息比對,再由CA認證機構頒發數字證書,確保了簽署主體的身份真實有效。
制作生成電子簽名后可以進行電子化管理,授權用章,可記錄可追溯,確保了印章的使用安全。
電子簽約平臺采用區塊鏈技術、時間戳技術可以對簽署過程的數據進行加密上鏈存儲,并精確記錄時間,確保數據不被篡改,保證了證據鏈的完整,,一旦產生糾紛,可以提供可供采信的司法證據。